景泰蓝是紫铜、釉料、火的融合体。在十余次反复烧炼中,它一次比一次华丽,一次比一次精致。在六百年的起起落落间,它有着鼎盛时期奢华绮丽的风采,备受皇室青睐与世人瞩目;也经历过生死存亡之际的凄苦与无奈,在呐喊和挽救中默默坚守。种种悲欢沉浮都成为如烟的往事之后,景泰蓝终于如凤凰涅槃一般重生,闪耀出无比绚烂夺目的光彩。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奢华装饰的特殊珐琅器工艺品。人们习称其为“景泰蓝”,是因为在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铜胎掐丝珐琅在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尤其在蓝釉料的使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淡白微绿的天蓝、琉璃般的钻蓝、蓝宝石般的宝蓝,无一例外地被用作底色,显得十分清新雅致。现在虽然各色俱备,但仍沿用旧称。景泰蓝也成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再是颜色的代称。
北京是景泰蓝的发祥地。明清时期,景泰蓝作为宫廷重器,摆放在紫禁城的金銮殿里,彰显皇家气魄。直到清朝后期,北京才出现民办的珐琅作坊。景泰蓝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并且从道光年问出口国外,在国际上名噪一时。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奢华的景泰蓝代表着中国灿烂的文明。但这种繁缛华丽的艺术,在抗日战争时期差点失传。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景泰蓝原料不断上涨,外销中断,很多珐琅作坊倒闭。景泰蓝行业岌岌可危,多亏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抢救,才得以保存至今。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海王村古文化市场转悠,相中了古玩摊上的一个景泰蓝花瓶。瓶子虽历经沧桑,却依然色彩斑斓、闪耀晶莹。“二位有眼力,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撑不住,快关张了。”老摊主一边把花瓶递给林徽因,一边遗憾地念叨:“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这可是中华的瑰宝啊,怎能说绝就绝了呢?”两人回家一合计,申请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一个美术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
1951年,林徽因带领抢救小组,深入到北京各家珐琅作坊了解景泰蓝的生产现状。起初,林徽因对古代景泰蓝只有荷花、牡丹和勾子莲几种图案非常不满意。她找出历代装饰资料,学习研究。当看到故宫午门展出的历代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后,林徽因指导小组设计了新的纹样和色彩图。
当时,北京正在进行“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和迎接前苏联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的筹备工作。林徽因带领钱美华几人设计了景泰蓝台灯、烟具、金漆套盒等,作为赠送给各国代表的礼物。郭沫若称“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当时前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得到了一件飞天图案的景泰蓝瓶,赞叹道:“这是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真是太美了!”
景泰蓝工艺被抢救了下来,林徽因带出的不少学生也成为其传承者。中国首位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便是师从林徽因。
淬火涅槃的景泰蓝
每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其背后都要经历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几十道极为繁琐复杂的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又分为很多个细节。
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设计,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性能,以便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和谐的美感。除此之外,公司自有的机械设计、建筑设计、电脑平面设计等技术人员在景泰蓝技艺应用领域的拓展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制胎:是将合格的紫铜板按图裁剪为不同的扇面形或圆形,用铁锤将其打制成瓶、盘、碗、罐等各种形状的铜胎。
掐丝:先将铜线压成不同型号的扁丝,掐丝艺人根据產品的大小选择丝号,再按照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以专用镊子将柔软而有韧性的扁丝掐(掰)出各种图案纹样,蘸上白芨,粘在铜胎上,经过烧焊,使扁丝构成的各种图案牢牢地固定在铜胎上,这道工艺就像绘画中的白描。
点蓝和烧蓝:布满扁丝的胎体经烧焊后,便进入点蓝工序。点蓝艺人们用蓝枪把各种颜色的珐琅彩填入丝问,并与丝的高度相平,经烧结,釉料下凹,然后再点蓝,再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遍,方可完成点蓝。这道工艺就像绘画中的着色。
磨光:烧完蓝后,产品转入磨光工序。技师先用较粗的砂石将釉面磨平,再用细砂石、椴木炭蘸水细磨,最后用布轮抛光。
镀金:将磨完光的产品放入镀金溶液中,使所有的铜线、铜丝、铜口处全部镀上金。这样一件完整的、金灿灿、亮闪闪的景泰蓝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便告完成。
珐琅作为西方艺术的舶来品,在元、明、清三朝皇帝的极力推崇下加上能工巧匠们的不懈努力,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景泰蓝”。
从宫廷御用到国礼珍品,景泰蓝代表着中国灿烂的文明,走过600多年的淬火涅槃。那一抹动人心魄的蓝,在数代手艺人的指尖传承下闪耀着熠熠光辉。
景泰蓝《足印-百年辉煌》对瓶作品名称:《足印-百年辉煌》作品尺寸:高100英寸,直径50英寸,......
永不退色的艺术礼赞,刘永森大师新作景泰蓝《东方红》伟人尊首发2020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