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首次以“中国·红起来”为主题,以中国文物文化为依托,特邀雕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景泰蓝,亚太区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嘉林、玉雕,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袁霖,三位当代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首次联袂创作“隆重迎接2024甲辰龙年、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双迎”献礼文物艺术品——《锦绣宏图·中国红》金玉珐琅大漆盘。
《锦绣鸿图·中国红》金玉珐琅大漆盘,以“国漆”大漆,代表中国人勇敢、热情等敢于拼搏的精神,“国玉”和田玉,代表华夏民族更古不变的人文精神,“国粹”景泰蓝,代表着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正、反面雕刻展示
《锦绣鸿图·中国红》器型硕大,双面漆雕,当代实属罕见。因此,工时更长而且工艺要求也更高。大漆创作,要在漆料未干时动刀,漆料太硬,难以雕刻,漆料太软,难以成型。一旦开始,必须一次成功,坏了无法补救,对工艺要求极高,一个小锦纹就要36刀,无论线条长短,都是一刀完成。《锦绣鸿图·中国红》的创作成功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大漆的工艺魅力,同时,也展示了李志刚大师大漆“提刀顿法”雕法的精妙。
《锦绣鸿图·中国红》细节展示
整体造型犹如绽放的菱花,饰以雄狮、吉象、吉兽、敦煌卷草和花卉纹饰,象征开放包容,寓意天下太平,诸事繁荣,在继承优秀的文物文化、文物历史与文物审美的同时,也展现今日中国的包容并蓄、开放共赢的理念,展现中国精湛技艺的创新与融合,传承中华文明一如既往的智慧与勇气,以此献礼时代、献礼祖国、献礼人民,表达对未来中国红起来、中国人红起来的美好祝福。《锦绣鸿图·中国红》共分为和田玉碧青手镯版、和田玉碧玉手镯版、和田玉白玉手镯版、翡翠手镯版四个版本。
李志刚,从事雕漆技艺40余年,潜心钻研制作工艺、在传承中创新,逐步形成独特风格。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2013年出任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雕漆专业顾问;
2015年被聘为北京工艺美术职业技能鉴定所评审组专家;
2016年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8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情怀融入血液,坚守传统技艺
15岁接触雕漆技艺,数十年来,李志刚在创新路上不断摸索,另辟蹊径,让古老的技艺展现出当代艺术的光彩。同时,李志刚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雕漆工艺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让雕漆这项穿越千年的“中国红”,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惊艳时光,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室内摆放效果展示
1980年,李志刚考入北京工艺美术职业高中。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传统工艺美术为国家出口创汇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时的工厂里,楼道堆满了各种雕漆产品,订单需要工人每天加班完成。当时,从事雕漆行业的技术人员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各个车间的工人加起来超过800人,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
进入90年代,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手工艺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雕漆行业陷入低谷。专业人员不停转行、转业,一派热闹景象的工厂逐渐冷清,800多人最后只剩下不到100人。在1980年与李志刚一起进入雕漆工艺高级班的同学有30多人,后来有几乎一半人因为对漆过敏、无法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而转到其他专业。面对种种情况,李志刚也曾经在转行和坚守之间犹豫:犹豫雕漆这项传统的手工艺是否还被现代生活需要,是不是就应该让它随着历史滚滚而去。
2024年甲辰龙年,距1964年上一个甲辰龙年过去了60年,60年一轮回,被称为“换甲之年”,也是时代之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百年一遇,极其难得。同时,2024年也是新中国75周年华诞,在这 “双迎”的特殊历史节点,李志刚大师携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嘉林、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袁霖,全新创作《锦绣鸿图·中国红》金玉珐琅大漆盘,表达对国人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事业顺逐、祖国山河锦绣、繁荣昌盛的美好祝福!
大漆,也称“国漆”。是我国独有并流传8000多年至今的古老艺术,素有“百里千刀一斤漆、出刀无悔”等的说法。因创作难度极高,自古就是地位与品味的象征。
《锦绣红图·中国红》经历创作艰辛,耗时费力,在三位大师的共同努力下,成品最终更显富丽、赏心悦目,更有时代气息。同时也呈现出“大赏盘”这种规格内在的坚韧、稳重性格。同时也是李志刚大师从业40年之际的大漆杰作,是大师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集珍贵材质、高超工艺、高雅审美、深厚底蕴等多重价值于一体,在当代文物艺术品中树立了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
景泰蓝《足印-百年辉煌》对瓶作品名称:《足印-百年辉煌》作品尺寸:高100英寸,直径50英寸,......
永不退色的艺术礼赞,刘永森大师新作景泰蓝《东方红》伟人尊首发2020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