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三希堂传世宝玺碧玉版
产品作者:袁霖、袁广如、陈江
产品工艺:玉雕
产品材质:和田碧玉
产品组成:三希堂葫芦形宝玺、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产品规格:约80*50*50/45*25*30mm/30*30*30mm
产品重量:约260克/约85克/约65克
发行数量:碧玉套装3999套
发行价格:碧玉套装9890元
产品背景原型
2020年10月16日,清乾隆御制碧玉三希堂葫芦形宝玺最终以9890万元成功易主(被上海天物馆馆主柳志伟先生收藏,还被列为鎮馆宝之一),不仅创造了碧玉玉玺的最高成交纪录,也成为世界单位体量最小的亿元藏品!
三希堂传世宝玺套装由北京工美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玉器厂联袂出品,由“袁氏玉器”创始人袁广如大师、第二代掌门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袁霖大师及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陈江大师领衔创作,这套作品既是袁广如大师的遗世之作,也是“袁氏玉器”艺术流派命名后的开山之作,更是“袁氏玉器”一门三位大师首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联袂之作。
产品简介
三希堂传世宝玺作品原型为故宫三希堂宝玺,由三方玉玺组成,即葫芦形三希堂宝玺、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玺。葫芦形宝玺为乾隆大寿之年的纪念玉玺,对乾隆意义重大,也象征三希堂存放的“三希帖”无比珍贵。而“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玺”为相互配套使用,经常出现在乾隆收藏的传世名画中,以此证明书画的珍藏品级,而“宜子孙玺”的印文有传承之意,希望子孙将盖章的作品永远传承下去。所以,《三希堂传世宝玺》既体现了历史文化的丰富底蕴,也体现了宫廷玉玺价值,同时,它又融合了京派玉雕和袁氏玉器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宫廷玉雕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又一臻品力作。
三希堂传世宝玺分为和田青玉版、和田碧玉版、和田青白玉版、和田白玉版以及和田羊脂白玉版。三枚印体上的高浮雕螭龙、瓦纽等纹饰雕刻细腻、形态自然生动,无论在造型还是雕工上,均与原文物神韵高度契合,表现出高超的玉器雕琢技艺。这套作品以“三希堂葫芦形玺宝”“三希堂精鉴玺·组玺”共三方宝玺组成,高规格打造致敬一代宗师袁广如一生的艺术华章。
作者简介
袁广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工艺美术特级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宫廷玉雕第一人、玉雕界首位以本人姓氏命名工艺流派的一代宗师。
宫廷玉雕、景泰蓝、花丝镶嵌等为紫禁城服务600年的中国顶级宫廷技艺在解放前几乎失传,1958年袁广如进入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市玉器厂,成为了新中国全面恢复宫廷玉雕的奠基人之一。今天他即将获批成为中国玉雕界首位以自己姓氏命名的玉雕技艺门派创始人,而在他的学生中,也有多达十余名已成为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之师”。袁广如大师一生致力于琢玉技艺的改进,将琢玉分为“议”“绘”“琢”“光”四大阶段,编定出玉石用料出坯定型的“八步法、五句诀”,成为当代及未来高端玉雕价值的重要标准。
袁霖,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雕刻师、中国玉石雕刻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袁霖,先后跟随其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燕京八绝”传承人袁广如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学习玉雕雕刻技法,充分吸取了老一代玉雕大师的技艺精华,推陈出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创了当代玉雕工艺新的艺术风格,是新生代玉雕界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新中国第二代玉雕掌门人。
陈江,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毕业于北京玉器厂玉雕技术学校。在玉器厂工作期间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广如、姜文斌学习。从1986年至今已有35年的玉雕工作经历,沿袭的是京派玉雕风格.
收藏价值
玉的价值从来没有贬过值,尤其近五年来玉的市场价值越来越高,对于玉雕藏家只要选对作品虽说不能说今天收藏明天就暴富,但一定要有计划用时间来换价值,这个时间是通过历史的考验,证明了玉是所有艺术品中非常坚挺的价值标杆,现在玉石玉雕作品和书画作品现在在银行逐步可以进行抵押,这个是逐步开始进入艺术品金融化市场。而且同时是慢慢完成了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的规律,也就是说玉雕和书画走了第一步。
在三希堂传世宝玺的选材和审料上,为了能够选出上好玉料,需仔细观察玉料的玉性,绺裂,瑕疵等情况,并进行全方位的细节观察,确定玉料的成色和质量好坏,仅这一阶段就耗费了足有两个月的时间。而在进行雕刻工序时,为了更好再现袁广如大师的艺术理念和玺作设计,袁霖和陈江两位大师以“不惜料而惜美”的“乾隆玉工”为基本原则,追求完美,不惜大块破玉,牺牲大部分不重要的玉料,以保证成品玉玺的质量。因此造成的玉料消耗比达到了惊人的65%,这种不惜料而惜美的琢玉要求,堪称“乾隆玉工”的奢华再现。在对三希堂宝玺纹饰的精琢部分,袁广如大师的设计理念更多的是消除宫廷玉雕刻意模仿战汉玉雕的部分,以袁氏玉雕的技艺去精究玉工的圆润精细。在美化修饰的细节上,尽量避免跳刀,毛道等瑕疵的出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每去掉一层玉料,就要用笔再画一次整体的纹饰和细节。如果出现重大失误,玉料只能舍弃,但也只有在来回不断的切换下,才能使作品越来越细致,才能达成完美作品,这一整体阶段耗时达到了三个月之久。
三希堂传世宝玺正是袁广如大师在进行大量研究,反复试验雕琢以及所绘制的创作手稿基础上,并在其弟子袁霖和其弟子陈江两位玉雕大师的共同努力下雕创成功的。这件作品不但体现了中国古代玉雕技术最高的“乾隆雕工”,而且使原文物以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呈现出了当代玉石雕工之典范,真正做到方寸之间,尽显大师作品的冠古绝今之美。
袁广如大师与其子、其徒联袂创作的《三希堂宝玺传世双绝》,是袁广如大师的最后一件作品,为其遗世绝唱。同时,既是正式以其姓氏命名“袁氏玉器”的首次开山之作,也是“袁氏玉器”一门三大师的绝唱之作,还是当代玉玺的缔造者北京工美与宫廷玉雕的嫡传北京玉器厂首次联袂巨制,更是当代中国首款真正意义上的传家宝玺,两大绝唱,三大首次,可谓是近年来玉雕领域前所未有的一次恢弘巨制。
实物展示